市田家炳实验小学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2020-12-09 11:10 来源:潜江市教育局


近日,教育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会议上公布全国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单,全国260个,湖北省9个,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案例《让德育文化浸润美好童年——非遗“二十四节气”主题教育特色校本课程研究》位列其中。


让节气文化浸润美好童年

二十四节气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实验小学此次入选的典型案例,就是以春、夏、秋、冬和二十四节气为轴线,将教育目标与农事活动、自然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生成教育教学主题,围绕每个主题和节气,结合自然、气候、风俗、社会、文化等相关内容,开展了一系列体验式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化、游戏化,建构课程游戏化和游戏课程化两条线并列的课程体系。 

内容简化,具有操作性: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给予简化,与学生现有的经验联系起来,使内容浅显易懂,并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进行惊蛰这一节气活动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草木萌动”“万物复苏”的物候特点,编排了惊蛰小短剧,在形象生动的表演中,节气知识直观呈现,学生清晰感受物候变化,有趣的呈现方式降低了知识难度。

内容实用,具有趣味性:二十四节气每个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来历,但是很多都比较烦琐复杂。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节气中所蕴含的知识和道理也不太能适应现代的发展,该校在课程设计时,摒弃过时的内容、吸纳当代的文化内容。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活动,融入中国的价值观,如孝道、感恩、知足、奉献等中华美德,使二十四节气课程更具有实用价值,增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容系统,具有针对性: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文学、科学、健康、艺术、社会五个领域目标,结合小学生各年龄段的一般发展水平和本地特色的节气文化教学资源,分别对节气活动内容进行梳理与选择,形成融合五个领域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活动主题。比如,市田家炳实验小学作为一个花园式的学校,校园里种植着不同种类的时令植被和花朵,在这里,春看桃花开,夏赏荷满园,秋尝柚子香,冬观园中雪……这些,为学生观察自然,体验节气提供了便利。为此,该校设计了“观自然”活动板块,引导学生在每个节气到来之前、到来之时、到来之后去观察、感受自然的变化,用温度计记录温度,用手机拍照,用纸笔绘画,用文字记录不同的物候现象。在观察实践中,学生亲近了自然,也激发了学习二十四节气的兴趣。 

除了丰富的自然观察,该校还将特色民俗活动作为切入点,设计了“体民俗”“品美食”活动版块,让学生主动参与节气民俗活动,了解活动的由来,希望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市田家炳实验小学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改进,按照节气定义、物候、习俗、养生、农事、古诗词及谚语文化、价值观延伸七个方面进行合理的编排,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相关文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