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支教路

发布日期:2015-06-30 00:00 来源:马家湾中心小学

简单的事,重复做,就会成为熟手;重复的事,用心做,就会成为能手。

——题记



风雨支教路

——聚焦潜江市渔洋镇马家湾中心小学支教教师刘江慧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从总口管理区中心小学到渔洋镇马家湾中心小学,这段路有50多里,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每次来回,支教老师刘江慧总会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这首歌,从2010年9月1日——支教的第一天开始,一直伴随他走到了今天,已经5个年头了。

几多艰辛,几多风雨,这条路,铺满了他的情;这条路,洒满了他的爱。他的爱,已在学生中生长;他的心,已在校园里燃烧……

爱,在学生中生长

那是2010年8月下旬,总口管理区中心小学刘江慧老师考虑到自己年纪轻,精力充沛,主动报名到渔洋支教。本来可以到离总口不远,交通便利的渔洋快岭小学,但是为了照顾另外一名支教老师,他便选择了偏远的马家湾中心小学。  

一到马家湾中心小学,刘江慧便自告奋勇地接任有65名学生的三年级班主任。这个班不仅学生多,且组织纪律差,成绩也参差不齐。  

一进班,刘江慧老师首先对班级迟到现象进行整治。  

他每天都提前来到教室,也巴不得自己学生同样能够早到。这样才有充足的时间花在学习上。  

这天早上,他把两个迟到的学生留在教室外,询问情况,分析他们迟到的原因,同时,严厉的批评了他们。校长走过来说:“先让学生们进去吧。”原来,有人向校长反映,他把学生留在教室外面了,影响不好。本来学生来迟了,再留在外面,更耽误时间。误解,一时让他很委屈。  

无独有偶。班上有几个学生基础差,他特别着急,连续有几天,下午放学后,在办公室对几位差生辅导。谁知,几天后,竟然有个学生家长找上门来,指名道姓指责他:“孩子每天回来晚,路上出事了,谁负责?”那一瞬间,他感到无地自容。  

更让人尴尬的还在后头。有一天,本班原代课老师到学校有事,同学们见了后,一大群学生立马冲到办公室大声叫嚷:“刘老师,我们语文老师回来了,你什么时候走呀?”  

“天哪,他们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学生无心的问话,真让他哭笑不得。  

领导和老师的误解,家长和学生的不理解,让刘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他再三反思,不断问自己:是否要改变一种方式?但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心永远不会变。  

从此以后,为了得到家长的理解,为了走进学生的心灵,刘老师利用晚上和休息时间,不间断地走村串户,进行家访。家校联合,双管齐下,齐心协力,对学生进行帮扶。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他对学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地做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少数差生作业当面批改,不懂问题举一反三。渐渐地,学生开始接纳他了;慢慢地,学生开始喜欢上他了。  

有诗为证!每周老师要在黑板上抄一首课外古诗让学生背诵。这次抄的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上的《独坐敬亭山》,同学们把古诗最后两句里的“敬亭山”改成了“刘老师”。便成了“相看两不厌,只有刘老师。”从这翻新的诗句里,同学们对刘老师的喜欢之情,可见一斑。  

这样,学生学习信心足了,干劲大了,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期末考试那天下午,天气炎热,好几个学生喊口渴,他自掏腰包买来瓶装水分发给每个学生。为了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好几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超过80分的学生,他都自费买来奖品发给他们。后来几次,超过80分的学生越来越多。有一次买的作文书和笔记本等奖品竟有200多元。因多次这样,有老师知道后,对他说:“你这样为学生,自掏钱包图什么?你怎么不找学校报呢?”他付之一笑:“只要学生学习进步了,这算不了什么。少抽几包烟吧。”刘老师原来有点烟瘾,现在抽得少了,但口袋里常装着烟,遇上家长,他总是递上烟后,和家长聊学生在校表现,问问学生在家情况。亲切,随和,像一家人一样。  

支教一学年结束后,他向总口学区汇报工作。学区领导对他说:“支教一年了,辛苦了,下学期回来吧。”  

刘老师情真意切地恳求:“让我在那里还干两年吧,现在有点起色,我想干出点成绩再回来。”总口学区答应了他的请求。就这样,他一干就是五年。五年来,他担任过政教主任、副校长等职。辅导学生作文《观“十二生肖”有感》《“木偶奇遇记”观后感》分别获潜江电教馆一、二等奖。论文《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发表在《课改导航》杂志上。论文《浅谈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获国家级一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老师把爱的种子撒进了学生幼小的心田,在生长着,在开着花,在结着果实……  

心,在校园里燃烧

刚到马家湾中心小学,刘江慧老师暂住在原门卫室。门卫室不大,只有10平米;门卫室不高,上面是水泥平台。一到夏天,墙面发烫,室内热气袭人。  

每到傍晚,他要在地面倒几盆冷水降温。这样一直到深夜,才能勉强在床上躺下,但难以入眠。  

因为每晚睡眠不好,第二天精神不振。眼里满是血丝。后来,廖校长知道这个情况后,在校园附近租了一间民房,这才解决了晚上难以入眠的困难。  

这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白天,刘老师把全部精力投入在了教学之中,可是一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对家的牵挂,对孩子的思念,如浪潮般奔涌而来,与日俱增。他只有在心底,对家人默默的祝福和思念。只是每逢双休日,才可以唱着那耳熟能详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歌词,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有时,因忙于教学和家访,双休的时候,只能打消回家的念头。 

一年三百六十五个祝福,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思念。在祝福和思念中,一年支教生活已临近尾声。是结束支教,还是继续?刘老师很纠结。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他。  

一年了,刚熟悉了这里的环境,这里的老师,这里的学生。不免有几分牵挂,几分不舍和留念。  

当时,向总口学区汇报支教情况时,他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把妻子动员到马家湾中心小学支教。马家湾中心小学地处偏远,师资力量缺乏,想到这里来的老师并不多。这样,学区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此后,在暑期,刘老师多次做妻子李襄红的思想工作。他的妻子一直在总口机关幼儿园担任教师。知道丈夫现况后,很是理解丈夫。2011年9月1日,在丈夫的说服下,她毅然决然地和丈夫一道在马家湾中心小学支教。  

刚到这里,他们都在租借房里居住。但不在一起住。刘江慧和分来的资教男生一起住,李襄红和分来的资教女生一起住。这里有个习俗,民房不租同住的夫妻。

本是夫妻的他们,这样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生活了一段时间后,领导特地把一间空出的原幼儿班教室腾出来,分给他们夫妻暂住。这间教室一分为二,分成两间。中间用三夹板隔开。隔影不隔音。墙面已斑驳脱落,顶棚天花板已满是霉迹斑斑,地面潮湿,房屋低矮,光线阴暗。但总比以前两人分开居住要强。

一张小双人床横卧在房间中间,床头放着一张没抽屉的旧办公桌,地上是燃尽了的蚊香残片。前后窗户上的窗框已破损,没有玻璃,用一块旧床单遮挡着。冬冷夏热。夫妻挤在这不足18平米的小房间里。

夏天,没有吊扇,更不谈空调,只是用一台鸿运扇吹出微弱的风,驱散闷热,用蚊香熏走成群的蚊虫。

生活环境的艰苦,没有丝毫动摇他们支教的决心。

渔洋学区领导被感动了,多次对他说“在生活上,哪怕在荣誉上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我们尽力满足”。刘老师淡然一笑说:“只要学生满意,学校满意,学区领导满意就行了,我们没什么要求”。

妻子对此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致力于教学。几年来,她所带的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稳居渔洋镇所有小学之首。多次获得渔洋学区表彰和奖励。妻子对丈夫工作的支持,丈夫深感欣慰。这一年9月,刘江慧老师被渔洋学区任命为副校长,分管安全和财务。在干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尽其全力干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稳步上升。

刚来头一年,见学生不会做早操。他自告奋勇向校长请缨,每天早晨带领全校学生,学做新广播体操。半月之后,学生广播体操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深受师生好评。分管校园安全以后,在忙完教学工作之余,总见刘老师在校园里这里看看,那里查查。幼儿园护栏经常折断,露出锋利的焊点,他看到后就用宽带透明胶细心地进行包扎,免得划伤幼儿园小朋友。学校食堂电路烧了,他主动去修;各班电杠坏了,他主动去换。他成了学校一名义务校工,只要是工作日,他根本闲不下来。  

他的女儿在潜江实验中学读书,每次放月假,都坐车回到马家湾中心小学这里的“家”。房间小,只有一张床,每当女儿来后,他都另找地方过夜,让女儿跟母亲一块住。  

不管是教学,还是分管的财务和安全工作,他都尽心尽责去做。就是电工方面,他也一心一意在做,他已成了学校专门的电工师傅。电脑方面,尽管学校老师刚开始上网做课件不熟,他主动辅导老师,他也成了这方面的老师。他告诫所有老师,简单的事,重复去做,就会成为熟手;重复的事,用心去做,就会成为能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因为分管工作业绩突出,他多次被渔洋学区评为先进个人。2013年,被总口学区评为潜江教育教学先进个人。  

正像刘老师在期末工作总结中说的那样:  

只要爱,在学生中生长;只要心,在校园里燃烧,支教路上,无论再大的风雨,我都会风雨兼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如今,他还在支教路上走着,脚踏实地的走着。  

走得那么稳健,一步一个脚印……  

马家湾中心小学供稿  

执笔:吴望新

相关文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