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国家资助的不解情缘

发布日期:2019-03-25 10:19 来源:潜江市教育局

2002  9月,我背起行囊怀着虔诚的心情奔向淮北师范大学,就像虔诚的基督教徒前往神圣的麦加城一样。可是,很多人根本想不到我是一个怀揣2000元现金去上大学的贫困生。现如今,我都不知道当时我哪来的勇气,可能是穷怕了,亦可能是招生指南里奖、贷、助、免、补政策给我吃了定心丸。学校开通了绿色通道,我算是正式跨进了大学的门槛,开启了大学受助读书的模式。    

国家资助的受益者        

2002  年,国家资助政策还没有正式全面启动,资助工作刚刚开始起步、试点,但是我有幸享受到资助试点的红利。辅导员为我争取到校园地信用贷款每年2000元(国家贴息一半),虽然比不上现在生源地贷款政策的优厚条件,但是这已经让我感激不尽了,比起商业贷款,手续简化了,不用别人担保了,关键是利率低。为解决我的生活费问题,系领导推荐我到学校档案室勤工俭学,每周抽出2个小时帮助整理档案,每月200元的勤工助学金。200元对于别人来说就是请同学吃顿饭的花销,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月90顿饭花费的总和。除勤工助学外,学校每月还给贫困生发一次补助金,根据困难程度分成20多元的、30多元的、40多元的不等。也许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不会在乎,可是我在乎,钱虽不多,能充饥,对贫困的我来说就是旱地遇到及时雨。我把受助当做学习的动力,每学年拿到的不仅仅是奖学金,还是满满的国家资助情。每次领取资助金、勤工俭学金、助学金,我都感激不已,辅导员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成才,回报社会。我下定决心,以后成才了一定要尽己之力帮助别人。辅导员是我资助育人道路上的引路人,他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感恩社会的种子,长大后我就成了“他”——无怨无悔的资助人。    

一元餐窗口的常客      

“家境贫困,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受人恩惠,一点一滴当思涌泉相报”这是我的大学生活感悟。    

我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因为食堂的饭菜比校外餐馆便宜,省下一元钱就能为家里减轻一元钱的负担。最重要的是食堂有不用排队的一元餐窗口,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于是我就成了一元餐窗口的常客、忠诚的粉丝。可能一元餐窗口这几个红字太刺目,很少有学生过去打饭,而我不在意打饭窗口上醒目的一元餐窗口,在乎的是能吃饱,有精力上课、去图书馆自修,吃饭的目的是为了早日成才和回报社会。读书、成才、感恩是我大学生活的三部曲,而翘课、聚餐、打游戏成了部分有钱学生大学生活的主旋律,或许这就是一元餐窗口常客的特色吧。    

皂粉广告“的代言人”      

2018  年我有幸借调到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职处帮助工作,正值中心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志愿者服务活动,我也穿起了国家资助·助你飞翔的宣传体恤衫,参加到活动中,由此勾起了我对大学受助生活的记忆。    

大学四年是我奋斗的青春,是我与贫困作战、获取知识、接受国家资助的难忘时光。四年间,我心里一直默念:别人和我比今天,我和别人比明天。我不在乎外在的吃喝,只在乎内在的修养和提升,只求早日成才,回报社会。每天行走于图书馆、宿舍、食堂的路上,我是那么的“耀眼”,虽然我长得不帅,但是回头率还是挺高的,都是衣服惹的祸——皂粉广告衫,我不自觉地成了皂粉广告的“代言人”。自从我穿上了这件广告衫(商家免费赠送的),经常听到身后传来小保姆洗衣粉的窃语。小保姆洗衣粉是我家乡井中集团(民营企业)生产的皂粉。有一次在从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我听到身后传来:小李,这个是你老乡吧?安徽井中集团。我的那位所谓的老乡连个白眼都没给我,再说了“白眼”也不属于资助的范围,给“白眼”我也不接受。穿广告衫怎么了?我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我还有更不让那位老乡“白眼”的行为呢,那就是周末带家教而穿广告衫的唯一的人。    

一件新衣服几十元钱,其实我可以用受助的钱去买一件新衣服,可是我盘算着几十元钱够我一周的生活费了,再说了成长成才是靠新衣服装扮的吗?    

资助战线的志愿者      

2006  年毕业,我在市区一所民办中学当老师,班内一名农村籍孩子弄丢了几十元的生活费,面对同学的劝说,他痛哭流涕。我仿佛看到了大学时代的我,我知道这几十元钱对于这个贫困的孩子多么重要,弄丢了生活费就像失去了全世界。我把他喊道办公室安慰一番,掏出50元钱做他的生活费,让他安心学习。2008年,我刚入编分到乡村学校,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我看到无数双对知识充满渴求的苏明娟似的大眼睛,我以预备党员的身份带头踊跃捐款,虽然月工资只有1100多元,但是我尽了一己之力。2014年,我选调到城区学校,班内一名学生是农村籍孤儿,开学前我为她网上缴纳作业本费,这是她年迈的爷爷奶奶无法做到的(不会网络、家庭贫困);课堂、课下则给予她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让她感受到班级就像家一样温暖。2016年春节前,我和团市委志愿者一起到她家慰问。  

          

传递资助薪火的接力人      

以前,我像个散兵游勇似的做资助育人工作,还只是局限于自己教的学生这个小圈子,只是的工作,真正扩大到“面”的工作是20183月我来到全国学生资助中心从事中职资助工作,让我对资助育人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资助与育人是帮助贫困学生腾飞的双翼,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好事,将对贫困学子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   

                 

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我有缘结识了很多“最美资助人”。他们是最忙、最累、最值得敬佩的人,高温酷暑赴阳原,高原缺氧到贵州,大风暴雨去山东,只为帮助贫困学子实现求学梦,为了别人的孩子,丢下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无私奉献的资助人。他们用爱心践行“助学·筑梦·铸人”的善行,用坚守去兑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任何华丽的语言在实际行动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他们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无需语言的说教,只需亲身经历;他们的工作精神更加坚定了我从事资助育人工作的坚定信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受助不忘感恩行。大学毕业十多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投身资助育人的初心不改,今后我将继续行走在资助育人的道路上。


相关文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