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6-03-28 00:00 来源:潜江市教育局

各学区、园林分局,局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的决定》,根据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鄂教财[2015]9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潜发[2015]8号),市教育局成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现通知如下:

组  长:王绪军

副组长:王培训  刘时银  侯艳丽  伍孝江  杜道雯      

        樊孝云  黄其汉

成  员:局机关各科室、局直单位、各学区(分局)负责人

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全市教育扶贫和驻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教育精准扶贫办公室,刘俊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杨显才同志任副主任,下设六个工作专班。

一、校长教师培训提高专班

组  长:王培训

副组长:伍孝江

成  员:熊家贵  杜劲松  王献国  龚大荣

该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继教中心,龚大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一是提高贫困镇村所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素质,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师能教育和培训。二是优化配置贫困镇村学校教师资源。落实“启明星计划”,鼓励“三名”人员(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到贫困镇村学校巡回支教,保证城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三是提高教师待遇。对贫困镇村所在的学校教师在生活补助、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先选优等方面进行倾斜。

二、驻村扶贫工作专班

组  长:刘时银

副组长:刘  俊  杨显才

成  员:平远东  尹伦峰  张一平  陈新立  

该专班办公室设在教育精准扶贫办公室,杨显才任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为深入宣传扶贫政策,全面掌握村情户况,有效整合各方扶贫资源,落实帮扶项目到村,精准措施扶贫到户,协助村两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专班统筹管理教育系统“第一书记”和教育单位驻村扶贫工作,完成局机关所驻安定、刘场村的扶贫脱贫工作。

三、项目建设工作专班

组  长:侯艳丽

副组长:肖文灿  孙维海

成  员:郑  君  冯必锋  何本清  朱义平  邓德武

该专班办公室设在计财科,肖文灿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一是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延伸,保障全市51个贫困村家庭贫困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并优先按标准配齐配足保教设施设备。二是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改薄”任务,重点支持贫困镇村所在25所学校的图书、实验仪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教师宿舍,学校教室、宿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运动场等建设并达到国家标准。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  

四、资助工作专班

组  长:杜道雯

副组长:马晓琴  廖庆羽  郭典军

成  员:张道平  许小平

该专班办公室设在资助中心,廖庆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一是对符合入园年龄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烈士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实现贫困村家庭经济困难学前儿童应助尽助,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前儿童,酌情减免保教费。二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含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三是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含民办普通高中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四是对中职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五是落实“雨露计划”。对接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给予补助。六是向贫困大学新生发放补助和路费。七是对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录取的本地户籍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八是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九是实施志愿服务结对扶助。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志愿者与贫困学生、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长期结对扶助关系。十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家庭贫困教职工生活水平。

五、结对帮扶工作专班

组  长:樊孝云

副组长:江军锋  

成  员:龙金光及第三轮城乡帮扶单位负责人

该专班办公室设在督导办,江军锋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一是实施城乡校际结对帮扶。组织教育系统二级单位、城区学校对贫困镇村学校实行对口帮扶。

六、技能扶贫工作专班

组  长:黄其汉

副组长:刘  杰  王献国  王贵文

成  员:邓禹更  周启云

该专班办公室设在职成科,刘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一是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家庭倾斜,优先考虑贫困家庭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免试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为有需求的贫困家庭至少培养一名有一定技能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二是以市职业教育中心、潜江卫校、潜江技校、油田职校等为基础,全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劳动力转移、扶贫等职业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每一个行政村培养若干名后备干部、创业青年和致富带头人,开展成人继续教育多元化服务,构建与本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培训体系。三是配合有关部门采取送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多种方式,开展各类技能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村劳动者、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

                                 2016年2月23日

相关文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