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4所城区中小学 解决“大班额”问题 ——图文:潜江用超常规措施补教育欠账

发布日期:2019-05-20 09:31 来源:潜江市教育局

5月8日,潜江市新建的泰丰中学3栋教学楼和一栋科技楼已封顶,今年9月可投入使用。      

在潜江城区中小学,“大班额”成为家长们反映了近20年而没有解决的问题。今年,该市提出用两年时间彻底解决这一“老大难”,还清教育欠账。      

拥挤的教室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中小学“36人—45人”为正常班额,“46人—55人”为偏大班额,“56人—65人”为大班额,“66人以上”为超大班额。      

潜江市教育局局长陈华说,目前该市中小学“大班额”比例为21%,几乎都集中在城区学校。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该市园林一小、园林二小等学校发现,各校普遍存在“大班额”问题,大部分学校班级人数50人至60人间,属于偏大班额或大班额,而园林一小等学校班级人数超过60人。      

说起大班额的烦恼,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有亲身体会。今年3月,他调研园林一小,看到孩子们被前后桌椅夹得“前胸贴后背”,甚至第一排的孩子需要侧身听讲,随即坐到座位上体验狭窄的空间。“你们应该都来感受下那种坐着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他多次在全市重大会议中说起这次特别的经历。      

园林一小校长方永鸿告诉记者,全校学生超过2000人,每间教室都被挤得满满当当。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更好上课,几乎每天都有家长向校方要求调座位。开展课外活动或学校放学,更令学校和家长担心,就怕孩子出什么意外。      

欠账一拖20年      

陈华坦言,“大班额”主要因为该市城区学校数量不足。      

来自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该市现有中小学校124所,而城区学校仅19所。      

20年间,潜江市总人口由99.15万人增至104万人,其中城区人口增长迅猛:2000年,该市城区人口14万人,至2017年,随着泰丰办事处等划入城区,人口达到48万人,而城区却未新增一所中小学。      

为何20年难建一所学校?市教育部门介绍,虽然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源快速增长,但包括许多新建小区在内的居住地,没有规划标准化的学校配置,或者规划了但存在历史欠账。      

位于该市闹市区的横堤路,过去10年间建成中心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新建了大批小区、商铺,目前仅有园林一小一所小学。同时,由于规划建设滞后,该校每年还要承接北部潜江经济开发区的学生。      

另外,20年间,潜江城区地价一路攀升、拆迁成本大,而学校建设资金几乎全部依赖地方财政,“缺钱”也让学校建设停滞不前。      

去年下半年,潜江市决心彻底还清这笔历史欠账。期间,市委书记吴祖云、市长龚定荣多次调研大班额问题,出台《潜江市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提出在2018年至2020年全面提升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正式吹响潜江教育奋进新时代的集结号。      

超常力度确保承诺兑现      

据测算,要彻底解决当下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需要新增7000个学位,至少要建4所学校。去年以来,潜江启动高新区中学、高新区小学、泰丰中学、泰丰小学4所学校建设,并承诺2020年全部投入使用。      

近一年来,潜江用超常魄力和落实力度,确保承诺如期兑现。      

供地方面。  4所学校总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此前,该市整合城投公司等资源,将土地优先划拨给教育项目,落实供地。      

资金方面,  潜江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25.8亿元,难以短时间一次拿出5.8亿元的建校费用。为此,该市密集对接中央配套资金,并以市城投、高新投作为学校建设项目主体,自筹资金解决建设费用问题。      

目前,新建的4所中小学中,泰丰中学和高新区中学教学楼主体均已封顶,今年9月可投入使用。高新区小学和泰丰小学,均完成征地拆迁及审批手续,分别于5月、6月工程招标,预计明年9月可投入使用。      

“所有项目进展顺利,今年就有一批孩子可以进宽敞的新学校读书了。”陈华说,4所学校需要新增500名以上教师,该市今年创新招聘方式,取消笔试,要求应聘者提供文凭、教师资格证并通过面试、试课,即可直接录取。      

目前,该市已新签约教师23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00人。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通讯员 洪林      

 


相关文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