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 | “市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潜江探索

发布日期:2022-09-20 18:56 来源:湖北教育

《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逐步推动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实现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近年来,潜江市为稳步推进“市管校聘”管理改革,以打造城乡师资合理均衡配置的教育生态为出发点,通过强化顶层设计、过程管理和保障机制“三个落实”,逐步推进“市管校聘”改革,统筹推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段之间的教师交流,统筹城乡教师资源管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进全市“市管校聘”管理改革的长效健康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


良好的制度设计既需要体制依托,也需要机制支撑。体制是工作框架,机制是工作方法。2018年,潜江市政府印发了“市管校聘”管理改革方案,每年将“市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统筹推进“市管校聘”管理改革,形成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市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教育、编办、人社、财政相关人员组成“市管校聘”管理改革协调工作组,统筹推进,形成合力,确保改革工作有序开展。市教育局专门成立教师交流与聘用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全市“市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


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市级编制总量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总量统筹机制,合理规定中小学教师职工总量和岗位职数总量,进行动态监管。畅通新教师补充用编渠道,下放新教师招聘权限,创新教师职务评聘管理办法。


加大宣传力度。改革之初,我们组织专班对国家、省、市关于“市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政策、方案进行了广泛细致的宣传,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市管校聘”改革推进会,学文件、讲政策、提要求;制作了“市管校聘”政策宣讲专题片,编印了《“市管校聘”政策宣讲30问》,下发到各学区、学校供教师进行学习,做到政策宣传全覆盖、参与对象全知晓、制定方案全讨论、竞聘过程全透明,确保全体教师知晓政策、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为改革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强化竞聘管理,统筹改革稳步实施


潜江市在推进“市管校聘”管理改革过程中,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扩大、全面铺开的方式,在改革中不断调整竞聘方式,优化竞聘管理,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有序。


先行试点,逐步铺开。2018年选取3个学区启动“市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工作,2019年扩大试点范围,22个学区100多所学校参与“市管校聘”管理改革,2020年全面实施“市管校聘”管理改革。三年来,全市134所公办学校参与“市管校聘”,5320名教职工参与竞岗竞聘,累计交流304人,其中组织安排105人,自愿支教163人,落聘安排36人。


规范操作,公平公正。我们严格按照“设岗”“报岗”“竞岗”“晒岗”的程序,统筹实施“市管校聘”管理改革。“设岗”即设置岗位,由市教育局根据全市学校实际,合理设置每所学校交流岗位数量;“报岗”即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向市局报送交流岗位,超编单位按核定编制数预留10%的岗位数,满编单位按核定编制数预留5%的岗位数,实行差额竞岗;“竞岗”即竞聘岗位,高中学校采用“分年级竞岗模式”,义务段规模较大的学校采用“分层次竞岗模式”,义务段小规模学校采用“分学科竞岗模式”,各校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竞聘模式;“晒岗”即公布竞聘结果,教育局组织监督小组,深入各学校、学区,全程监督竞聘,竞聘在监督小组的监督下全程公开,现场公布竞聘结果,并公示一周,确保“市管校聘”工作平稳落地。


引进补充,合理调配。由于教师整体性缺编,“市管校聘”改革不能完全解决教师紧缺问题。我们本着“应补尽补、足额用编、灵活用编”的原则,采取四种形式建立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一是人才引进,每年拿出教师招聘计划总数15%的名额引进高素质人才,与全市引进的人才享受同等待遇;二是校园招聘,改变以往笔试加面试的招聘方式,每年提前报请市委编办单独审批招聘计划,和人社部门联合组织高校招聘工作,直接面签;三是“银龄”返聘,每年公开招募一批优秀退休教师,缓解教师紧缺问题;四是实习实训,与高校建立实习实训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一批优秀的师范类毕业生顶岗实习,既满足了高校学生实习要求,又补充了教师岗位空缺。


强化身份认同,完善保障机制


强化身份认同,完善“交流教师的工作生活保障和落聘人员的安置问题”等机制是“市管校聘”改革的关键点,也是“市管校聘”改革工作的落脚点。我们抓住待遇激励、落聘安置和后勤保障三个关键点,推进改革落地落实。


抓好待遇保障。建立教师队伍待遇保障与激励机制,待遇向公务员看齐;改革奖励性津补贴、职称评审等办法,设立教育发展奖励基金。健全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全面开展乡村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定向评审、定向使用。同时,对在乡村中心小学任教满30年,仍未评中级的教师开通评聘直通车;对教育教学工作满三年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直接认定中级。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实施教师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开展潜江名师、名校长和名班主任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名额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建立教职工竞岗聘用机制,通过竞聘,学校与教师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探索教师待岗培训、转岗退出机制。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机制,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促进城乡师资力量均衡发展。


抓好落聘安置。对于落聘人员,一是采取“落聘转岗”的方式,及时与落聘人员谈心,分析落聘原因,给出明确建议,让落聘教师欣然接受岗位调整。二是采取“落聘交流”的方式,通过开展学区内二次竞聘和学区间“双向选岗”,就近交流,稳妥安置落聘人员。同时,建立落聘回访制度,开展经常性调研,慰问落聘交流教师,与教师真诚沟通交流,及时回应落聘教师的个人诉求和相关情况,做到真心实意交朋友、诚心诚意搞服务。


抓好后勤服务。及时解决交流教师的吃、住、行等困难,建立交流教师的交通补助制度,为交流教师提供早、中、晚餐。在课程课时安排上,根据交流教师的实际情况给予灵活调整,各地教师周转房优先满足交流教师,全力为交流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潜江市在推行“市管校聘”管理改革过程中,坚持“三个强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基本解决了教师配置不均的问题,主要解决了因城镇化扩班导致的城区中小学缺编问题、村小教师紧缺的问题、中小学教师配置不均的问题。二是学校通过逐级竞聘,自然形成岗位梯次,有利于形成“以岗定酬、酬随岗变、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三是基本解决了教师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学校出现多人竞聘一个岗位的现象,很多教师主动参加培训,制定专业成长计划,转岗教师积极与名师结对。


下一步,潜江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深化“市管校聘”管理改革,实现由学校全覆盖向层级全覆盖转变,争取在全面实施“市管校聘”管理改革中,贡献潜江实践的智慧和力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